★胡定一師傅榮獲第五十四屆金馬獎年度台灣電影工作者殊榮,本片透過記錄胡定一師傅的職涯故事,從胡師傅小小的錄音室出發,延伸至整個台灣電影聲音史,探索聲音後製包括配音、配樂、Foley、音效、混音等流程,並進一步延伸至香港、上海、北京的電影幕後產業動態 ★《擬音》入選第五十三屆金馬影展、第三十屆東京國際影展、瑞典真實影展、美國第四十屆紐約亞美電影節,在世界各地造成廣大迴響,並已於2017年四月在台戲院上映 ★特別收錄幕後花絮及擬音小冊,包含台灣與世界的電影聲音比對年表,從胡定一師傅的擬音生涯到綜觀國內外聲音大事紀的紀錄年表,讓你一手掌握整個電影聲音發展史,,最完整的影像及文字整理記錄。 要認識、理解電影聲音,本片只是一個微小的開始。 《擬音》從台灣資深音效師胡定一的小小錄音室出發,40年來胡定一就是這樣,對著銀幕上的影像,一個人在放滿各種雜物的錄音室裡,跟著電影中的人物動作、場景變換、情緒起伏,用你無法想像的東西、無法想像的方式,做出各種你無法想像,卻又極度逼真、恰到好處的聲音。在觀眾看不見的銀幕的另一面,胡定一用一種沈默卻響亮的方式,參與了無數部電影的演出,也見證了台灣電影最輝煌的年代。 從胡定一的身上,導演王婉柔開始抽絲剝繭。一方面,她從胡定一的師傅往上追溯,找到了中影更早期的聲音製作老師傅,甚至是台語片時期的配樂界傳奇人物,拉出一條時間上的縱深;另一方面,王婉柔又隨著台灣、香港、北京、上海等地電影產業的交流,打開另一條空間上的寬度,片中訪問到獲獎無數的香港資深電影聲音大師曾景祥,以及北京音效老前輩與聲音指導富康,再次印證了藝術沒有邊界,唯其視野與心胸決定一切。 王婉柔最後再把鏡頭拉回到胡定一的身上,藉由中央電影公司(中影)的興衰,與胡定一個人的職業生涯,側寫出台灣電影產業數十年來由盛而衰的歷史輪廓。當錄音室的燈號熄滅,當曾經遊人如織的中影文化城,終究成為胡定一所拍下的斷垣殘壁,也象徵著台灣電影產業的困境。四十年累積的經驗,多次金馬獎入圍的肯定,然而再優秀的幕後職人,如胡定一,沒有完整成熟的產業支持,沒有源源不絕的工作機會,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。 《擬音》的這趟旅程,以胡定一開始,也以胡定一結束。但結束的只是影片,只要還有電影,胡定一的「擬音」生涯,就會一直走下去…… 導演 王婉柔 清大中文系畢業,英國Exeter University劇本寫作碩士。自2009年即參與島嶼寫作第一系列製作,曾擔任《如霧起時》(鄭愁予紀錄電影)製片,《化城再來人》(周夢蝶紀錄電影)副導、剪接、訪談人,島嶼寫作第二系列《無岸之河》(洛夫紀錄電影)導演。電影劇本《殺人之夏》曾獲新聞局優良劇本佳作獎。於劇本/編劇領域經驗與背景都十分豐富。2017年導演作品《擬音》,詳細記錄三年胡定一師傅擬音生涯,獲得極佳好評。 幕後花絮 曾景祥、蔡揚名 、王童、廖慶松、張艾嘉、曹源峰、李幼鸚鵡鵪鶉等 獨家訪談
隨片附贈 擬音小冊 |
發音 國語2.0
字幕 繁體中文、英文 螢幕比例 16 : 9 區碼 3區,NTSC 片 長 約100分 |